有醫說醫,說說健康熱門話題,說說健康科普知識。本期邀請了內分泌科的醫生和我們“醫”起說說:踝肱指數
案例回顧
李阿姨74歲,近幾年來反復出現雙腳冰涼的情況,下肢乏力,走一段路就會出現右下肢疼痛,休息一會兒又好轉了,一直沒有引起重視。直到半年前一次不小心弄傷了右腳趾,前前后后治療了4個多月,創面越來越大,久不愈合,經惠州市中醫醫院內分泌科診斷后發現李阿姨患有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經過醫生評估,還得進一步進行動脈介入手術治療。
健康科普
01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是在老年患者中最常見的一種下肢動脈缺血性疾病,是由于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引起的下肢動脈缺血、閉塞。近年來,這類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70歲以上人群的發病率為15%-20%。其中5%-10%的患者由于發現較晚,治療不當,發展為嚴重下肢缺血,甚至出現需要截肢的情況。其實,只要及時做一個“踝肱指數”檢查,就能及早發現下肢動脈疾病。
02
踝肱指數(ABI)
踝肱指數又稱ABI,是通過多普勒聽診器測量踝動脈與肱動脈收縮壓的比值。是一種易于進行、可重復和客觀確定缺血嚴重程度的無創檢查方法。
03
ABI的優勢
ABI測定對患者來說無創、無痛,測量結果準確,是臨床早期發現下肢血管病變的主要檢測手段,且花費少,屬醫保報銷范圍,可以動態復查評估治療效果。
04
ABI的篩查對象
(1)年齡≥70歲;
(2)年齡50-69歲有高血壓、高脂血癥或糖尿病史;
(3)年齡<50歲有糖尿病(病史≥10年)和1項其他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
(4)勞累相關的腿部不適或缺血性靜息痛;
(5)上、下肢脈搏檢查異常;
(6)確診的粥樣硬化性冠狀動脈、腦動脈或腎動脈疾病。
05
ABI的必檢對象
間歇性跛行,肢體疼痛嚴重,出現缺血性潰瘍、壞疽等。
對于動脈粥樣硬化性病變,及時的評估病變程度,能夠較大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和減輕經濟負擔,即我們經常提到的“早發現、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為了給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務,惠州市中醫醫院內分泌科現已開展“四肢多普勒血流(ABI)監測”。